(提到密斯·凡德罗,相信在建筑界以外没有几个人听过这个名字。但在建筑界,这位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一同并称为现代四大建筑大师之一的德国人不置可否的成为当代玻璃与钢结构建筑的教父。但更重要的是他那句“少就是多”的建筑理论被无数的建筑师奉为经典的名言,除此以外他“流通空间”与“全面空间”的理念同样深深的根植与无数的建筑师的脑中。他的这些建筑的理念跟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不约而同契合在一起。但跟同为现代四大建筑大师的赖特不同,密斯·凡德罗根本没有产生或显露过他对中国的文化的兴趣,所以他的建筑实体完全可以被称为是一个西方建筑大师与道家思想的巧遇。
1886年,密斯出生于德国亚堔的一个石匠家庭,绝少有人知道一位现代建筑的先行者正是从这里走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保罗事务所当学徒,还是在彼得-贝伦斯手底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是在柏林开办他自己的事务所。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的投身于二十世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贯穿二十世纪的建筑思想体系。直至现在,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密斯风格追随者还在引申和发展这套理论。
他那句被当代无数建筑师奉为经典的“少就是多”的名言与道家思想的呼应让我难以置信。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当时的老子就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写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夷道若类;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大体意思就是:“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由此可以看出在老子眼里,密斯-凡德罗绝对称得上是建筑师中的上士,但密斯·凡德罗是否看过《道德经》却不得而知,但他“少就是多”的理念却跟老子的“无为”思想契合的那么紧密,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的去有所作为,不自以为是,不妄为;同样,当斯密·凡德罗说出“少就是多”,虽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或许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但是,“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凡德罗还说过“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由此可看出他崇尚简约的建筑跟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契合的那么紧密。老子不喜欢人民有智巧,在老子认为有了智巧的人民就未免会狡诈与虚夸,同样密斯·凡德罗也反对建筑样式的多样化,在他看来样式与形式的多样化未免让建筑虚夸。
密斯·凡德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在1929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世博会上他和利利赖克共同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集中的展示了他的设计理念,德国管那大片的透明玻璃墙,轻盈的结构体系,深远出挑的薄屋顶,似开似闭的空间印象。。。整个建筑犹如从山谷吹来的清新的风,让人一下子从满眼总课杂的装饰建筑中解脱出来。“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从这座存在时间很短的建筑中你都能体会到或预测到。这就是密斯风格的最经典注解。是这个从德国小城走出来的建筑大师最经典的写照。展览会上的展品力求少而精,要求每一件东西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他用最少的隔断墙,架子和橱窗,以达到最大的使用与艺术效果。所有衬托展品的构件都考虑到和展品的性质的一致,例如玻璃展品的衬托隔墙都是用玻璃材料;丝绸展品的衬托隔墙都是用丝织品饰面。而且所有隔墙与橱窗细部的设计都同样是非常简洁的,以标志和建筑特征的一致。
道家并不反对变革,在道家认为,符合自然的变革才是好的变革,而密斯·凡德罗正是这样一个变革者,不过在此处两者的思想相近但走得却是不同的道路,老子的当时的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密斯凡德罗却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变革者。在二十世纪以前,建筑形式在受到结构限制的同时也受到当时的建筑拥有者的思想限制.在西方建筑的各种形式中,繁多的装饰件,庞大的结构体是其统一象征。在老子看来不管是百姓还是统治者,太多的智巧必定让社会陷入混乱,要让社会安定,避然要让万物恢复到符合自然的本源状态。同样在建筑界太多形式与装饰必然让建筑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只有当新的结构技术和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时,建筑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二十世纪是钢的世纪,电的世纪,当钢铁和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之前,一批思想先进的建筑师走在了运动的前列。无疑,密斯正是这样一位先行者。“少就是多”就是居于这样一种环境而产生的。前面说过在密斯的建筑中包括从室内装饰到家具,都要精简到不能再改动的地步。我们无从得知密斯是在怎么样的灵光一现之下找到了这句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在当时这句话让整个西方建筑界震动,然而,现在它影响我们这个世界已经七十年了。
密斯-凡德罗用这些新兴的建材料设计与建造出了许多经典的当代建筑比如:1930年在捷克波尔诺建造的图根哈特别墅、1945年为美国一个单身女医生范斯沃斯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1950-1956年密斯在伊里诺理工学院的克朗楼和1954-1958年建于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这些建筑无一不是玻璃和钢钢铁协奏曲,透明与简约的赞美诗。虽然这些建筑在建成后都无一例外的备受争议与批判,建成后透明的克朗楼精致典型但并不实用,据说很少有人愿意在那边学习;同样透明的范斯沃斯住宅正因为透明而带来夏热冬冷的问题,除此以外因为透明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尴尬和其它方面的不实用甚至让密斯凡德罗吃了一场官司,因为范斯沃斯住宅的屋子是透明的,所以屋子既不能隔热也不能御寒,范斯沃斯住进去不久就得了一场病,再加上屋子坐落在四周平坦的牧野之间,这让屋子成了“真正的郊外景观”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的窥视到屋子里面人物的一举一动,这让范斯沃斯这个老姑娘很不适应,再加上屋子绝大部分是玻璃与钢结构,所以范斯沃斯连个挂照片的地方都找不到,除非在浴室和卫生间。虽然这些建筑饱受争议,但却丝毫不能撼动密斯·凡德罗的大师地位,相反还更加增益了他的传奇色彩。
除此以外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还出其不意的跟另一位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庄子在其著作《庄子》讲过一个故事:“——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大体意思是:“将船儿藏在大山沟里,将渔具藏在深水里,可以说是十分牢靠了。然而半夜里有个大力士把它们连同山谷和河泽一块儿背着跑了,睡梦中的人们还一点儿也不知道。将小东西藏在大东西里是适宜的,不过还是会有丢失。假如把天下藏在天下里而不会丢失,这就是事物固有的真实之情。”密斯·凡德罗也好像是把自己的透明建筑与外界所有事物一样的镶嵌在天地之间,在天地之间,透明建筑和透明建筑里的人在很轻松的欣赏外界的风景的同时也成为天地之间别人的风景。这不能不说是这位当代西方的建筑家与古老东方的道家思想的又一次巧遇。 |